成为更好的自己
———方 燕
当了班主任之后,最大的苦恼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,花费了很多的心思,结果收效甚微。以前我一直都觉得是学生的问题,是他们不懂得珍惜我的用心,不听我的教导,导致班级管理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。可是,看完李迪老师的《从容优雅做好班主任》这本书后,我茅塞顿开:只要问题产生了,矛盾的双方都不无辜。那个努力去付出的一方,对方没有接收他的好意不全是因为对方“不识好歹”,也与自身没有用对方法有关。至此我终于明白了:唯有不断地学习,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,才能让付出取得预期的效果。
有一回我在教学楼下值班时,亲眼看到我班一个男生摔倒了。他倒下时另一个学生拉了他一把,目测情况不太严重。结果他一抬头,发现我在楼下值班,立马号啕大哭,过来找我请假回家。本来我想关心他一下的,结果他一张嘴就要请假回家休息。我很不高兴,但还是耐着性子检查了一下他膝盖的伤口。发现只是破了皮,渗血不太严重,我就让他用班里备用的碘伏和棉签给伤口消毒。告诉他:如果情况有好转,就坚持上课。如果越来越痛就要赶紧去医院拍片子检查。自认为我已经很替他考虑了,结果这个孩子非逼着我给他家长打电话。最终我妥协了,但在等他家长来接的过程中,我没忍住,狠狠批评了他一通。结果,这个孩子回家三天了还不返校。
家长说他家孩子摔得不严重,伤口都结痂了,只是孩子不愿意回学校。当时我还觉得:一个男生这么矫情,摔破一块皮就要回家休息。在家呆三天还不返校,完全不把学习当回事。我还气得不得了。可是当我看到李迪老师讲的要"共情学生"我明白了,我是那个最先做错的人。当这个孩子摔了后,大哭着找我请假时,其实他更多的是想寻求我的安慰我的关心。结果我一听请假就生气了,收回了我的关心。既没有安慰他,还硬邦邦地要求他带伤上课。结果,这个孩子也闹情绪了。他回家几天不来,其实就是在抗议我没有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,一张嘴就是学习为重。他在向我发泄被漠视的愤怒,也在向我宣泄他的委屈。如果当初我能及时给予他以安慰,及时给他处理伤口,让他在受伤后得到班主任"妈妈般"的温暖,他也就不会用请假来无声地对抗我了。所谓的"以人为本"不能仅仅只是一句口号,虽然对学生是要严格要求,但人性关怀是首先要做到的,否则就不能称之为“严格"而要称之为"严苛"了。
刚当班主任时,发现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总是喜欢在周日下午请假,周一上午再来。明明学生来了后你发现他一点生病的迹象也没有,可家长就是坚定地告诉你,他家孩子确实病了。尽管我不停地教育学生不要随便请假以免耽误学习,也请求家长配合班主任工作,督促孩子及时返校上学,但收效甚微。有一次,我带领学生打扫清浩区时发现:被雨水打湿的柳叶粘在地上很难扫,但有时从右往左反方向一扫,柳叶就很容易扫起来,或者用拂的动作,也能很容易把柳叶弄进垃圾斗里。这件事给我以启发:当一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,那就从另一个方向出发。既然纯粹的语言教育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,那我就另辟蹊径。我开始在周日下午五点给学生上课。赶上课没讲完,就讲课。练习没讲完就讲练习。有时课讲完了,我就给学生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。有时间准备的时候,我就跟他们聊一聊我看某本书的感受,或是看到某种社会现象时我的思考。有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我们就只是放松性质的纯聊天。学生要是有什么要求,我就在某个作业不太多的周日晚自习三节连上,给学生安排活动。比如:搞个小型的辩论赛,来一次美文欣赏或是进行一场读书交流活动。有的学生发言稿写得挺不错的,我还推荐到校报发表。当他们发现周日下午经常讲重点知识,有时周日夜晚还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,一旦请假可能就会错过很多有意思的事时,自然就会尽力到校。有的学生带病到校,只是为了看看我所说的很美的散文究竟有多美。慢慢地,学生的无谓请假变少了。
就像李迪老师所说,只有不断地学习,积极地思考,在反思中前进,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,才能从容优雅地做好班主任。
方燕老师上课日常
2023年信阳市班主任能力大赛
精彩评论 共 0 条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~